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xiàn)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板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軟糯,回味無窮。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 “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 “浮元子” 改稱元宵,在南方則多稱為 “湯圓”。
保曼質構儀是一種常用于食品物性測試的儀器,以下是使用保曼質構儀測試湯圓的相關內容:
測試指標
l 硬度:反映湯圓抵抗外力壓縮的能力,可通過質構儀的探頭垂直下壓湯圓,記錄使湯圓產生一定變形所需的力來測定。
l 彈性:指湯圓在被壓縮后恢復到原始形狀的能力。在測試中,探頭第一次下壓后回彈的距離與下壓距離的比值可作為彈性的衡量指標。
l 粘性:體現(xiàn)湯圓表面的黏著特性,可通過探頭與湯圓表面接觸并分離時所感受到的力來評估。
l 咀嚼性:模擬口腔咀嚼湯圓時所需的能量,綜合考慮了硬度、彈性等因素,通過多次壓縮和回彈測試進行計算。
測試步驟
1. 樣品準備:將湯圓從冷凍狀態(tài)取出,在室溫下解凍或按照規(guī)定的烹飪方式煮熟后,放置在合適的測試臺上,確保湯圓形狀完整。
2. 儀器設置:根據(jù)湯圓的特性和測試要求,選擇合適的探頭,如圓柱形探頭或球形探頭等。設置測試參數(shù),包括測試速度、下壓距離、觸發(fā)力等。
3. 進行測試:將探頭對準湯圓的中心位置,啟動質構儀,使探頭以設定的速度下壓湯圓,記錄測試過程中的力 - 時間曲線或力 - 位移曲線等數(shù)據(jù)。
4. 數(shù)據(jù)分析:根據(jù)測試所得的曲線,分析計算出硬度、彈性、粘性、咀嚼性等各項質構參數(shù)的值,對湯圓的品質進行評價。
應用意義
產品研發(fā):幫助食品企業(yè)優(yōu)化湯圓的配方和生產工藝,例如調整糯米粉的比例、餡料的成分等,以獲得更好的口感和質構特性。
質量控制:在生產線上對湯圓進行質量檢測,確保產品的質構特性符合標準要求,保證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
消費者研究:了解消費者對不同質構特性湯圓的偏好,為市場推廣和產品定位提供依據(jù)。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