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人類基因組研究--大片段外源DNA克隆體系
閱讀:436 發(fā)布時間:2011-1-25(1)酵母人工染色體克隆體系(YAC)
這種克隆體系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fā)展起來的,并于1990年底漸趨完善的大片段外源DNA克隆體系。插入YAC載體的外源DNA片段可達
(2)黏??寺?,n噬菌體和細菌人工染色體
黏??寺〉某霈F早于YAC,其主要特點是插入的外源片段比入噬菌體DNA大得多。因此在篩選基因文庫時可以減少一半工作量。P1噬菌體的溶源狀態(tài)奇特,不整合到宿主的染色體上,像質粒一樣作為一個自主復制單位游離于宿主染色體以外。可以用于克隆75—110kb的外源DNA片段。電穿孔技術的發(fā)展為提高大質粒的轉化效率創(chuàng)造了條件,已經可以構建和轉化幾十到幾百kb的細菌人工染色體克隆(BAC)。
(3)構建重疊度zui低的連續(xù)克隆系
構建能覆蓋每條人類染色體而重疊度又zui小的連續(xù)克隆系,是進行大規(guī)?;蚪MDNA測序的基本條件。由于這一做法很花時間,當測序中心將大規(guī)模測序計劃上升至每年75Mb或更多時,連續(xù)克隆系的構建速度可能跟不上測序產出的速度。1996年,有人提議對高覆蓋率的BAC文庫的克隆進行末端測序,形成順序標簽接頭(sequencetaggedconnector,STC),利用STC與克隆間的對應關系,可以在計算機上快速地發(fā)現局部連續(xù)克隆系。